■4年来,以色列犹太姑娘卡娜蕾和阿拉伯小伙子奥贝德深深地相爱着,9月底的暴力冲突,让他们如陷地狱 ■卡娜蕾说,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嫁给奥贝德,为他生孩子,但以法律规定,我们的孩子将是犹太人,他们长大了要当兵,可能去打阿拉伯人
犹太姑娘卡娜蕾的笑声少了,她美丽的大眼睛蒙着忧伤。她为以色列再次陷入暴力冲突忧心忡忡,更为自己梦幻的爱情伤心。她深深爱恋的他,偏偏是一位阿拉伯小伙子。4年前,卡娜蕾还是17岁的高中生,遇上了他。那一天,她和同学去海法的“绿色迪斯科”舞厅,在这儿她认识了他。她会笑的眼睛和浓密黑发,令人心动。他主动上前请她,她羞涩低垂着头,接受了这位壮实小伙子彬彬有礼的邀请。震撼的音乐声,说话费劲,但她时刻感觉到他的体贴。青春血液的奔放,她慢慢不拘束了,她喜欢和他一起跳舞的感觉。间歇时,她为他的幽默吸引,他的话题一个接一个,再普通的事经他一说,便带着风趣。俩人很快谈笑风生,她扬眸时,感受到那灼灼目光的欣赏。是狂野的音乐,还是饮料?总之她喜欢心里微微颤抖的感觉。
当她知道他也住在海法东面的美丽山城拿撒勒地区时,她很高兴。拿撒勒是圣经故事中,耶稣度过童年的圣地。然而,当她得知他的住址和姓名时,她吃惊了。那是阿拉伯人区,他有一个阿拉伯名字——奥贝德。
奥贝德说一口流利的希伯莱语,虽然她能听出其中夹杂着一些口音,但以色列人来自80多个国家、能说100多种语言,和那些结结巴巴刚学希伯莱语的新移民相比,他的希伯莱语就算相当标准了。奥贝德生就彪悍的阿拉伯体型,但是,在圣经故事中,犹太人和阿拉伯人本来就是表亲,现代基因分析证明,犹太和阿拉伯是血缘关系最近的远亲。再说,和那些东欧碧眼金发、说不清来路的“串种”犹太人相比,他更像犹太人。
卡娜蕾在读小说时,常看到用阿拉伯白马王子来形容浪漫多情她甚至为这样的浪漫怀春梦想。然而,当一位阿拉伯小伙子真的闯入她的心,她和他都犹豫了。她和他无法不耽心。任何人都知道这两个民族厮杀了一个世纪,现在还在敌意中对峙。卡娜蕾是土生土长的犹太人,她的父亲是警官,是当地犹太社区的头目之一,深受犹太传统影响。奥贝德比她年长6岁,家族算得上当地巴勒斯坦人的名门望族。她的父母闻讯女儿的恋情,坚决反对。他的父母听说儿子交了一位犹太姑娘,更是怒气冲冲。尽管俩人家庭是在以色列犹太、阿拉伯民族和平共处的城市。犹太民族是开放的民族,女孩子不会深居闺房。这对恋人开始并不把家庭的反对放在心上,继续悄悄约会。她喜欢和他在一起,他高兴和她在一起。人们赞扬爱情的力量,他俩却觉得很简单。当心灵简单到只有纯洁友谊和真挚感情时,那么人们一再赞颂的高尚其实都很平常,平常得如同两颗少年心的碰撞。4年恋情,她和他深深相爱,他们悄悄地订婚了。尽管他们知道家庭和民族习俗的阻力。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一样,是宗教民族,现在,虽然不再鼓励近亲联姻了,但仍然容不得异族通婚。要么一方改变宗教信仰,皈依对方宗教;要么远走他乡私奔,到国外定居。这是个人和民族、社会的对抗,面临的是一场打不赢的战争。然而,过去也曾有过这两个民族通婚的先例。然而,9月底的暴力冲突,让她和他如同陷入地狱。上拿撒勒区,阿拉伯人占2成,大部分是犹太人。平时两个民族和平相处,休息时在咖啡馆里一起喝咖啡、抽烟聊天是常事。然而,9月28日,强硬右翼利库德集团主席沙龙强行闯入耶路撒冷圣殿山的清真寺寺院,激化了民族矛盾,巴勒斯坦人群起示威,扔石块和燃烧瓶,以色列军警用橡皮子弹驱散。一些巴解组织实枪实弹介入,以色列军队针锋相对,用直升机、坦克、导弹回击。冲突升级,双方的过激举止深深伤害了民族心和信任,敌对情绪弥漫。
1987—1993年的巴勒斯坦人起义斗争,是反抗战略和占领,为土地而争。这一回却事关耶路撒冷主权归属,升级为宗教、民族之争,闹得更大。上次示威只是在巴勒斯坦区,这回以色列境内的阿拉伯区也卷入了。拿撒勒成为冲突最激烈的地区之一。事态很快恶化,怒火中烧的巴勒斯坦人放火烧了约瑟夫圣墓和犹太教堂。定居点的犹太人遭暗杀袭击,犹太人也不干了。
拿撒勒愤怒的犹太人冲到阿拉伯区扔石块,还开枪打死了2个阿拉伯人。奥贝德的房屋也遭枪弹袭击。2个遇难者之一正是他的好朋友,好几个亲戚也受了伤。奥贝德伤心地说,我从小就同犹太人一起长大,一起读书、跳舞、唱歌,他们是我的好朋友、兄弟姐妹。如今他们试图伤害我们,他们中好多人我认识,简直难以相信。他说,我一直把自己看成是以色列人,如今我才强烈感到,我首先是巴勒斯坦人。
曾经支持奥贝德的哥哥,现在也劝他和卡娜蕾断了。奥贝德心酸地指着俩人的合影说,我怎么能忘记她?流血冲突以来,他再也没有见过她。奥贝德说,我害怕到她家,我爱她,但是我能做什么呢?她不可能在我这里生活,我也不可能在她那里生活。现在,我只能通过电话和她说话,她的父亲在一旁监听。卡娜蕾一说就掉泪,她家里人也参加了最近对阿拉伯人的袭击,而且有意开枪打他的家。她说,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嫁给奥贝德,为他生孩子。这有很大的麻烦。以色列法律规定,孩子国籍随母亲,我们的孩子将是犹太人。他们长大了要当兵,可能去打阿拉伯人。父亲说,如果我嫁给奥贝德,他要杀了我。卡娜蕾的朋友佩服她的选择和勇气,然而她不愿做现代的罗密欧和朱丽叶。她不要惊天动地,只要真真切切。
她和他在电话中立下誓言,难处再多,永远相爱,即使暂时不能结婚,也要等候,等到和平恢复,等到民族和好。她觉得,她和他是一份天定的缘,她生命的那一半在天上,难得有这样的喜欢,这样的爱。她得到的,已是幸福的真爱。或许这也是人们不懈追寻的天堂之爱。天堂并非遥不可及,她全心爱他,他也毫无保留地爱着她,那么身边有爱,爱中就有天堂。这样的天堂,如今只能在她心灵深处,在希望和等待中。她一个人时,会呆呆望着东南方,那片云下是她思念切切的奥贝德。